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载文化积淀,驱动企业成长的源动力
日期:
来源:本站

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为了生存或更好地生存,建立起一个投入产出的流程,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劳务,以此进行价值交换,从中获得盈利。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通过产品和劳务,在不断实现着流程中的个人和群体的愿望。平时,我们看到的流程形态多种多样,例如,种植小麦、开采石油、炼钢炼铁、制造汽车、制作餐食、研究设计、市场营销、物流运转、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娱乐休闲等。凡是企业行为,都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生存手段的法人机构。而不以营利为生存手段的机构,就不能成为企业,例如军队、政府、监狱、慈善会、公立学校等。


从企业的界定来看,第一,企业是人造的机构;第二,具有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提供某些社会需要的成果;第三,以营利为生存的手段;第四,法律认可的法人组织;第五,将相关的资源,组织在投入产出流程之中,形成有效的能量循环。这最后一个功能,支撑着前四个功能的存在。所有来到企业的人员,都在流程中的某一个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流程将每一个人联系起来,每一个人及其联合体推动着流程的不断地运转。


看待和评价企业,平常关注比较多的是环境(市场变化)、手段(技术基础)、资金(筹措与使用)、人员(人力资源)、结构(组织设计)、信息(计划指令)、网络(社会联系)、物流(仓储供应)、盈余(利润、声誉)、战略(发展、变革)等方面的配置和运行,但对这些方面背后的信仰、理念、规矩、机制、习惯、传统等关注的比较少。平时关注的比较少的部分,恰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企业人的活动大多都集合在企业流程中,企业流程是企业文化生成的最近的地方。为什么要生产某种产品?为什么要提供某种服务?为什么要设计某种软件?怎样组织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何在成本效益中获得更多的盈余?这主要取决于与此相关的人的群体的组成。什么类别的人、什么素质的人组成这个群体,什么样的理念和机制在激励着这个群体,正是这些构成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手段和流程相差不多,但效率、效果、持续性却相差较大。


例如,都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生产同一类汽车,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企业效率就不一样,因为企业人的族群不一样,不能用鼓励日本人的方式去鼓励美国人。同样,德国人、希腊人、埃及人、中国人、印度人等各自的企业效率效果也不一样。这里的差别不在技术、资金、设备等硬体结构,而在于组成企业的人的族群及其理念、规则、机制等软体结构不一样。不同信仰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动力趋向。


人的饮食习惯是在不同的地域长期养成的口欲、胃欲、神经欲,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性的偏好,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爱好,例如,四川人、浙江人、辽宁人、陕西人在许多方面就都非常不一样。差别在于“习性”,在什么地方,就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性,企业也一样。企业在什么地方,招聘哪些地方的人,都会影响企业中人的习性的形成及其特征。


刚出生的婴儿,无论在哪个国家,其物理结构、化学结构、生命机制,除男女差异外,没有什么区别。根本区别在于把他(她)放在哪里,受什么样的教育,从小灌输给他(她)什么语言、什么信仰、什么规矩等,就会在他(她)的身上体现出什么风俗、什么习惯、什么传统等。就习惯来看,我记得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的报道中,谈到航天员饮食周到性时,说为景海鹏准备了陈醋,因为景海鹏是山西人;为陈冬准备了面条,因为陈冬是河南人。人的习惯竟然带到了太空。


习性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偏好力量。企业要关注企业人所积淀的偏好的力量。企业硬件都一样,区别在软件。我们现在要追寻的是企业运行背后的人的信仰、理念、规则、习惯和动力机制问题。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硬件系统”的基础上,侧重追寻企业的“软件及软件驱动”方面的提升。